不锈钢的腐蚀原因及应对措施 2024年1月9日 2024年1月9日 不锈钢腐蚀原因一、不锈钢引起点蚀的因素不锈钢极好的耐腐蚀性能是由于在钢的表面形成看不见的氧化膜,使其成为是钝态的。该钝化膜的形成是由于钢暴露在大气中时与氧反应,或者是由于与其他含氧的环境接触的结果。如果钝化膜被破坏,不锈钢就将继续腐蚀下去。在很多情况下,钝化膜仅仅在金属表面和局部地方被破坏,腐蚀的作用在于形成细小的孔或凹坑,在材料表面产生无规律分布的小坑状腐蚀。出现点蚀很可能是存在与去极剂化合的氯化物离子,不锈钢等钝态金属的点蚀常起因于某些侵蚀性阴离子对钝化膜的局部破坏,保护有高耐腐蚀性能的钝态通常需要氧化环境,但正好这也是出现点蚀的条件。产生点蚀的介质是在C1-、Br-、l-、CI04-溶液中存在FE3+、Cu2+、Hg2+ 等重金属离子或者含有 H202、02等的Na+、Ca2+碱和碱土金属离子的氯化物溶液点蚀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例如在浓度为 4%-10%氯化钠的溶液中,在gooC时达到点蚀造成的重量损失最大;对于更稀的溶液,最大值出现在较高的温度。防止点蚀的方法:①避免卤素离子集中,②保证氧或氧化性溶液的均匀性,搅拌溶液和避免有液体不流动的小块区域。③ 或者提高氧的浓度,或者去除氧。④ 增加PH值。与中性或酸性氯化物相比,明显碱性的氯化物溶液造成的点蚀较少,或者完全没有(氢氧离子起防腐蚀剂的作用)⑤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工作。⑥在腐蚀性介质中加入钝化剂。低浓度的硝酸盐或铬酸盐在很多介质中是有效的(抑制离子优先吸附在金属表)。 二、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含碳量超过 0.03%的不稳定的奥氏体型不锈钢 (不含钛或铌的牌号),如果热处理不当则在某些环境中易产生晶间腐蚀。最通用的检查不锈钢敏感性的方法是 65%硝酸腐蚀试验方法。试验时将钢试样放入沸腾的 65%硝酸溶液中连续48h为一个周期,共5个周期,每个周期测定重量损失。一般规定,5个试验周期的平均腐蚀率应不大于0.05mm/月。如下方法预防:①使用低碳牌号 00Cr19Ni10 或 OOCr17Ni14M1o2,或稳定的牌号OCr18NiT1Ti或 OCr18Ni11Nb.使用这些牌号不锈钢可防止焊接时碳化物沉淀出造成有害影响的数量。② 如果面品结构件小,能够在炉中进行热处理,则可在1040-1150°C进行热处理以溶解碳化铬,并且在425-815°C区间快速冷却以防止瑞沉淀。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行业资讯